热门关键词:隐形矫治器生产 隐形矫治器销售 隐形矫治器临床应用培训 隐形矫治器适应症
热门关键词:隐形矫治器生产 隐形矫治器销售 隐形矫治器临床应用培训 隐形矫治器适应症
隐形矫治器其它相关问题与处理
一、牙齿松动度异常
(一)原因分析
1.矫治器更换过快 因患者矫治心切,未遵守医嘱,矫治器更换多块。
2.矫治力过大。
3.咬合干扰。
(二)处理方法
1.叮嘱患者每副矫治器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每2周更换下一副矫治器。每次给患者的矫治器不超过4副。
2.确认当前矫治器已无矫治力感后再更换新矫治器。若每次更换新矫治器均感牙齿受力明显、牙疼痛持续时间超过一周,说明矫治力相对偏大,需要调整矫治器设计,减小每步牙齿移动量。
3.每次复诊时进行咬合检查,必要时调磨咬合干扰点或调整上下矫治器更换节奏,尽量减少暂时性咬合干扰的出现。
二、牙齿扭转不足
(一)切牙
1.原因分析 隐形矫治器对于正常切牙扭转的矫治器效果确切,但以下情况可能造成切牙扭转不足:
(1)间隙不足。
(2)咬合干扰。
(3)切牙形态异常:过小的上颌侧切牙;牙冠高度、宽度不足的下切牙。
2.处理方法
(1)确认牙齿有足够扭转间隙;若间隙不足,需要进行间隙分析,为扭转牙获取足够间隙。
(2)调磨存在的咬合干扰。
(3)牙齿适当部位粘接树脂突,继续佩戴矫治器。
(4)牙齿适当部位粘接树脂牵引钩,配合皮圈牵引辅助纠正扭转。
(5)若矫治器贴合度良好,可定制过矫治器。
(二)尖牙、前磨牙
尖牙、前磨牙(尤其是下颌前磨牙)圆钝的解剖形态给扭转的纠正带来很大挑战,需要常规设计附件。
1.原因分析
(1)未粘接附件。 (2)间隙不足。
(3)咬合干扰。 (4)临床牙冠高度不足。
2.处理方法
(1)在扭转牙的颊舌侧粘接牵引扣,同时在其相邻两侧的牙齿分别在颊侧和舌侧粘接牵引扣,交互牵引,形成力偶,纠正扭转。在矫治器相应位置上做缓冲。
(2)对于间隙不足者,邻面松解或追加邻面去釉量。
(3)存在咬合干扰者,适当调颌,去除干扰。
(4)对于临床牙冠高度不足者,通过辅助牵引纠正扭转是最有效的方式。也可以先使用辅助牵引方式纠正或改善前磨牙扭转后再开始隐形矫治。
三、牙齿正轴不足
(一)原因分析
1.未粘接附件 牙齿正轴移动时必须设计和粘接附件。
2.间隙不足 牙间隙邻接过紧或存在拥挤,正轴移动难以实现。
(二)处理方法
1.若矫治器明显不贴合,需重取印模,重新设计矫治器,粘接附件,并适当减小每步移动量
2.确保拟控根正轴牙的近远中有微量间隙,必要时用金刚去釉砂条松解邻接点。
3.可通过辅助方法实现牙齿正轴 在该牙齿的唇侧靠近龈方粘接长臂牵引钩,与邻牙上的牵引钩进行牵引。在矫治器相应部位做缓冲,在佩戴矫治器的同时进行弹性牵引。
四、牙齿伸长不足
(一)原因分析
1.未粘接附件。 2.间隙不足。 3.矫治器效能不足
(二)处理方法
1.牙齿伸长移动必须粘接附件才能实现。
2.确保拟伸长牙近远中有微量间隙,必要时用砂条松解邻接点。
3.可通过悬吊牵引实现牙齿伸长 在该牙齿的唇舌侧靠近龈方粘接树脂扣,在矫治器相应部位做缓冲,在佩戴矫治器后挂弹性皮圈牵引。
五、牙齿出现非预期压低
(一)原因分析
1.设计的移动未完全实现 由于实际牙齿移动没有完全达到预期设计目标,临床医师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继续佩戴后矫治器,勉强就位,矫治器与附件不贴合,或者在个别附件脱落后重新粘接位置不准确,附件位于矫治器的颌方,所以对该牙齿产生压人力,出现非预期压低。
2.间隙不足 隐形矫治器从空间上限制了牙齿在颊(唇)、舌(腭)、颌向移动,在间隙不足的情况下,牙齿只能朝龈方移动,临床症状表现为牙齿被压低。
3.处理方法
1.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最重要的,每次复诊要仔细查看牙齿移动和矫治器贴合情况,牙齿移动是否有足够间隙。发现牙齿移动滞后,要继续佩戴原先的矫治器或使用辅助手段,使牙齿移动到设计目标,方可进行后续矫治器的佩戴。若已经出现牙齿被压低,需重取印模,重新设计矫治器
2.获取足够的间隙是牙齿移动的前提。因此,每次复诊时要认真进行间隙检查,熟悉后续矫治器牙齿移动目标。需要进行临床操作的矫治步对应的矫治器要在患者复诊、并进行必要的临床操作后方能给患者。临床操作可能包括粘接附件、邻面去釉、砂条松解、调颌等。
六、矫治后切牙遗留牙龈“黑三角”
(一)原因分析
1.矫治后邻间隙增大 由于扭转错位的切牙邻面生理磨耗不足,邻牙间大多是“面接触”。在牙齿扭转纠正、建立正常邻接关系后,邻牙间为“点接触”,邻间隙增大,导致出现牙龈“黑三角”。另外,拔除下切牙容易造成矫治后切牙区“黑三角”。
2.矫治后牙龈退缩 成人患者,特别是伴有牙周病的患者,矫治后容易出现牙龈退缩。
(二)处理方法
1.治疗过程中加强口腔卫生维护,尽量减少牙龈发生。
2.对于切牙扭转的病例,制订矫治方案时就要考虑到矫治后可能牙龈“黑三角”问题,可通过设计切牙区邻面去釉来预防或减小可能的牙龈“黑三角”,尽量不设计拔除下切牙。对于已经出现的“黑三角”,可通过追加邻面去釉(或牙颈部树脂修复的方法来改善或掩饰。
七、矫治后期后牙咬合过紧
(一)原因分析
1.矫治器的颌垫作用 长期戴用隐形矫治器的颌垫作用,可能会对后牙产生一定的牙低作用,导致矫治后牙咬合接触不紧密。
2.咬合干扰 由于矫治后存在咬合干扰,导致后牙轻度开颌或咬合接触不紧密。
(二)处理方法
1.去除后牙区矫治器,佩戴前牙矫治器保持前牙稳定,让后牙自然伸长,恢复咬合后再制作保持器。
2.调颌 调颌是非常慎重、精细的操作。应仔细检查咬合接触点,宜少量多次进行。
八、矫治后期存在微小间隙
(一)原因分析
1.邻面去釉误差 临床实际邻面去釉量大于模拟设计去釉量,定做间隙剩余。
2.咬合干扰 由于存在咬合干扰,间隙难以关闭。
(二)处理方法
1.若最后一步矫治器贴合度良好,可追加设计过矫治器,关闭间隙。内收前牙关闭间隙时注意覆颌覆盖关系,避免咬合干扰,必要时少量调颌。
2.对于因咬合干扰影响间隙关闭者,需进行适量调颌。
九、矫治后期遗留轻度拥挤
(一)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牙列间隙不足。
(二)处理方法
如果佩戴的最后一副矫治器贴合,可以在相应牙位进行少量邻面去釉,并追加设计过矫治器,排齐拥挤的牙齿。
如果佩戴的最后一副矫治器不贴合,需要重新制取印模,增加少量邻面去釉,排列牙列。